独立制作人制作话剧近两年兴起,将话剧艺术推到了市场的前沿。让艺术得到经济的支持,又不成为经济的附属这一问题,引起了专家们对培养戏剧经营管理学人才的关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姬崇恭多年来致力于戏剧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并于去年招收了第一批学生。
问:戏剧管理者要具备什么基本素质?
答:戏剧管理者主要指的是制作人和舞台监督。他们的工作是要完成艺术向技术的转换,即从艺术作品向艺术产品的转换。因此,要求戏剧管理人员是复合型的人才。如舞台监督,一台戏当幕拉开后,靠他在后台把握布景和灯光效果,这是导演编排与观众理解得以艺术地融合的基础。再如制作人,他要有明确的制作意图,把握艺术与社会的结合点,还要为戏剧排演筹措资金,做宣传,这是戏剧在艺术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实现较高价值的保障。
问:设立戏剧管理专业的直接动因是什么?
答:制作人沟通戏剧与市场,是戏剧市场良性循环的关键。前两年独立制作人出现,将过去各环节相互割裂的状况改为统一策划整体推出,在市场上都获得了成功,这也说明了制作人的重要性。“中戏”作为戏剧高等学府,理应要培养这种人才。这对戏剧的发展,尤其戏剧演出制度的改革与演出市场的形成都会有着强大的推动力。而且,任何一种人才的培养都只有落实在学科建设上才可能持久。由于制作人不是简单的营销者,也不是单纯的艺术家,教学上,我要求学生对经济效益与艺术价值进行同步思考。学生们要耐心寻找艺术与社会的契合点,找到艺术反映社会、表现时代的角度。同时为让戏剧有好的票房纪录,观众爱看,还要研究观众的心理。现在的制作人在研究观众心理,抓住社会热点上,有的做得很出色,但他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急功近利,制作中偏于经济利润和名誉。但使命感和服务社会的精神是艺术不可缺少的内涵,否则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制作人要在强大经济支持下制作艺术精品,就要有强烈社会使命感、正确的营销管理意识和高水准的艺术素质。这样才能保证戏剧既让观众爱看,又不会走向庸俗。
问:强调制作人是复合型人才,他们要有戏剧的整体技术知识,敏锐的营销头脑,对社会的深入了解。这样是否会造成学生对知识浅尝辄止的心态?
答:这正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根据培养制作人的一般步骤,这个班以导演训练为核心来结构整体课程。另外,学校针对对制作人的要求,设立了艺术经济、文艺法规、技术工程、广告营销等课程,知识面铺得很广。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强调积累知识、锻炼基本功,要求学生思想上要耐得住寂寞,起码在校期间把专业课基础打牢,一切以艺术素质的提高为重。但具体如何做,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也希望学生们对自己负责,不要让其它东西来干扰我们的学习。